HASH GAME - Online Skill Game GET 300
在信息爆炸、审美同质化的当下,Z世代对“丑萌怪物”的喜爱,更多源于其背后的象征意义。这种思考也体现在中央美院壁画系毕业生王金玉的毕业作品《蜉蝣见青天》中。该作品以奇幻风格构建出一个神秘的“游乐场”,令人联想到荷兰画家博斯的《人间乐园》。王金玉借鉴博斯对人望与精神约束的描绘,将画面中心的许愿池,寓意为人们对未来的期望与欲望。而围绕通道密布的怪诞形象,如蛙人、长舌鹿等,也被赋予了现代隐喻,象征迷失、虚伪与异化等社会问题。王金玉希望通过这些“怪”与“丑”的视觉元素,引发观者对现实的深层思考。她在作品解读中写道:“当现实世界的《人间乐园》仍在循环上演,愿你我都能永葆初心,拥抱那‘见青天’后的豁然开朗。”
这段看似“离谱”的剧情,反而让原本的悲伤歌词转为释怀与轻松。有网友评价道:“AI都做不出这么‘癫’的动画”,不少观众看完直呼“不想哭了”。小和希望,这种“互联网美学”的作品,最终传递出的是轻盈而积极的情绪价值。在她看来,真正打动人心的,是作品的“内核”。这一点也体现在近期爆火的《爱如火》及其演唱者那艺娜身上,“她并不符合传统审美标准,但以独特妆造和真实状态赢得认可。”那艺娜所释放出的,是坦然接纳、乐观面对生活的不完美姿态,也是当代年轻人所共鸣的情绪力量。
同样偏爱高饱和色彩的还有徐慎鸿。她的毕业作品《绸缪之茧》灵感源自17世纪西班牙公主玛格丽特·特蕾莎——一位命运悲剧、深陷宫廷孤独的历史人物。在画中,粉色糖霜城堡与紫色帷幔营造出神圣又浪漫的氛围,成为那位长着蝴蝶翅膀的娃娃脸女孩(玛格丽特的化身)的幻想庇护所。徐慎鸿表示,鲜明的色彩不仅带来视觉冲击,也赋予作品辨识度,能更直接触达观众情绪,引发共鸣。她大胆融合童真与怪诞的风格,在央美毕业展上吸引不少目光。有人称“仿佛被吸入画中”,也有人感叹:“希望画中的她,能永远幸福快乐。”
王金玉也把湖蓝、粉色、亮黄等鲜亮色彩融入了自己的油画《蜉蝣见青天》中,以传递出即使身处困境,生命依然充满希望的态度。她回忆,自己曾偏好黑白灰,觉得更成熟内敛;而如今则更倾向于明亮色彩,因为其中蕴含的乐观与活力,正是面对现实压力时所需的情绪支撑。在她看来,“多巴胺”色系之所以受欢迎,是因为它提供了一种直观而有效的“情绪自救”。“沉闷的生活里,总需要一点提亮。”她说,这既是创作的初心,也是一种生活智慧。